Heha魔獸世界專區 Heha星海爭霸2專區 Heha暗黑破壞神3專區

老馬實況直播|遊戲下載預購 | 精選文章 | 免費抽獎

有獎投稿

最新熱點:
關於暴雪|開發歷史|凱恩之書|暗黑15週年|暗黑系列小說
職業介紹:
野蠻人|武僧|秘術師|巫醫|狩魔獵人|角色等級屬性說明
實用資料:
惡魔怪物|追隨者|符文石|拍賣行|武器裝備|寶石介紹
遊戲工具:
技能模擬器|小編推薦|攻略數據庫|攻略投稿|裝備模擬器
[關閉]
[關閉]
當前位置:HEHAGAME暗黑破壞神III專區 >> 雜談暗黑 >> 正文
外媒盤點40位叱吒遊戲界風雲人物 暴雪CEO第5
分享至FaceBook plurk 分享至twittwe 分享至murmur
發表心得    人氣:10626    來源:互聯網
遊戲業界有許多叱吒風雲的人物- 他們的心情好壞直接牽扯到我們玩到什麼樣的遊戲,用什麼玩遊戲,怎麼買遊戲,甚至直接決定什麼是遊戲。
外媒盤點40位叱吒遊戲界風雲人物

我們經常想,到底誰才是遊戲界中最強力的人物呢,誰是第二強力的呢,誰是第三呢,一直到第40。
下面請看外媒KOTAKU盤點的遊戲業界40位風雲人物。

01、Tim Cook,蘋果CEO
Tim Cook

Tim Cook自己或許不知道,遊戲的未來正掌握在他手上。
僅僅在4年內,蘋果產品-iPhone, iPad,iTouch已經儼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遊戲平台了。這些產品銷量總和高達2.5億,其中絕大部分都可以運行iTunes App 商店中的上萬款遊戲。
而蘋果從來都沒有著重對待遊戲,把這塊大蛋糕全盤讓給app開發組。
據推測,未來可能會出現iOS系統的蘋果電視,而且已經有跡象表明,iOS設備將可以和電視進行無縫互動,蘋果已經開始對家用遊戲主機構成威脅了- 還不是故意的。
蘋果對傳統遊戲業的衝擊還在於,app商店對於中小型遊戲製作組的扶植。我們的地球上生存著無數個電子工程藝術天才。傳統遊戲產業要求從業人員廢寢忘食,工資卻不盡人意。相比之下,app商店打造了許多在自己臥室搞研發的百萬富翁。

02、Don Mattrick,微軟Xbox總裁
Don Mattrick

Don Mattrick是Xbox總裁,還是微軟互動娛樂公司的經理。這意味著他掌控了美國最大的家用遊戲主機,大家玩《光暈》或者《使命召喚》用的傢伙。
現在Xbox 360用戶中有1500萬添加了Kinect體感設備,有4000萬用戶使用Xbox Live。它可以緩衝Netflix電影,可以觀看UFC無限制格鬥,如果你相信微軟的廣告,它還是一台聲控智能未來風格設備,可以進行問答互動。
Mattrick把Xbox搞的有聲有色,但對於獨立開發組並不友好。他的重頭戲是343 Industries工作室今年秋天的《光暈4》,士官長歸來,重拾往日光芒。微軟主要靠第三方製作組製作Xbox遊戲,還有花錢讓新遊戲首先發佈在Xbox上。這年頭,誰跟錢過不去呢。

03、巖田聰,任天堂CEO
巖田聰

遊戲業界中,真正製作過遊戲的人裡,最強力的人物非任天堂CEO巖田聰莫屬。
在他的帶領下,任天堂在過去的十年中一轉頹勢,憑藉NDS和Wii大放異彩。任天堂擁有者大多數熱門遊戲角色,馬裡奧,林克什麼的。而且仍然在不停地推出《口袋妖怪》,不過3DS遭遇了智能手機遊戲的強力競爭,主機Wii U在發售之前就遭受種種懷疑。
遊戲業界都知道,不應該懷疑任天堂的實力。

04、Bobby Kotick,動視暴雪CEO
Bobby Kotick

你可以無視Bobby Kotick手裡的其他遊戲,但單單一個《使命召喚》 - 世界上最大的娛樂資產- 足以把他和動視暴雪推上本期榜單。
動視暴雪公司中,“動視”這一半比“暴雪”那一半容易受到玩家變動的影響。不知道是不是Kotick一手造成的公司用戶策略改革,甚至導致了整個遊戲業界的用戶策略。反正他們搞的實驗性的《使命召喚:精英》網絡服務略顯稚嫩。

05、Mike Morhaime,暴雪CEO
Mike Morhaime

2008年暴雪和動視合併的時候,有人擔心暴雪會被吃掉,失去《魔獸世界》《星際爭霸》《暗黑破壞神》的成功要素。但Mike Morhaime告訴我們,這種擔心是多餘的,他的鏈甲手套中牢牢攥著公司的韁繩。
《魔獸世界》註冊用戶的點卡錢一直不斷,《暗黑破壞神3》又大賣熱賣,還有神秘的代號“泰坦”的新項目,除非暴雪的創意部門突然死人了,不然Morhaime的團隊在接下來的一年中一定會繼往開來,大筆吸金。

06、平井一夫,索尼經理兼CEO
平井一夫

如果PS主機發佈新品,那一定是通過平井一夫的手發佈的。
平井一夫曾擔任索尼PS美國分部部長,幾年後陞遷到日本負責監管整個PS生意,2011年再次陞遷到現在的位置。他現在掌控著整個索尼公司。雖然他可能無暇顧及PS的生意,但當有新品時,一定會是他出場。平井一夫正在率領索尼走向成功。
可能有人認為索尼現在很弱,它已經沒有當初PS和PS2時代中的地位,但雖然PS3處在當代遊戲平台中的第三位,它自己的開發團隊可是在逐年壯大。它現在能夠跟任天堂全方位抗衡。它的王牌有《神秘海域》《美國末日》的製作組頑皮狗,聖誕莫妮卡的索尼《戰神》製作組,還有索尼日本工作室,Polyphony Digital和《最後的守護者》製作組,再加上Guerrilla,Media Molecule,索尼倫敦工作室,SukerPunch,Zipper,全球範圍的製作組網絡確保了平井一夫的遊戲主機上會有一大批獨佔遊戲,讓任天堂和微軟望塵莫及。
新品PSV作為索尼新一代主打產品將向我們證明索尼在掌機市場中的實力,不過PS3仍需抵擋住來勢洶洶的Xbox 360。

07、Gabe Newell,Valve公司老闆
Gabe Newell

五年前,誰能猜得到Valve公司最核心的產品,居然不是一款遊戲?!
常務董事Gabe Newell利用他的PC/Mac遊戲下載平台Steam,不斷嘗試遊戲促銷方案,而且大膽地在自家作品如《軍團要塞》《傳送門》的銷售中嘗試新的價格策略。在Newell的帶領下,Valve不僅在遊戲創作中保持了創新性,而且在財政管理上也不循規蹈矩。
不止這些,Newell還將見證《半條命3》的發佈,這將是最受歡迎的PC遊戲三部曲的終章。

08、Eric Bright,沃爾瑪遊戲採購員
Eric Bright

Eric Bright這個名字肯定讓大家感到陌生- 他的確沒什麼名氣。但作為全世界最大零售企業,沃爾瑪的專管電子遊戲的高級採購員,他一人的口味就決定了顧客的挑選範圍。有些地方,沃爾瑪是唯一的電子產品零售商。
在負責電子遊戲軟件採購之前,Bright曾負責電子遊戲硬件和配件的採購。他賣給玩家的手柄和耳機連起來肯定夠繞地球二十圈。(未經計算)

09、John Riccitiello,EA CEO
John Riccitiello

前百事公司執行官已經是第二次擔任EA的CEO了。在他的帶領下,萬惡的EA贏得了許多玩家的青睞。
事實上他們也不再那麼邪惡了,有人指出,他們的股價已經跌倒鼎盛時期的三分之二了,但你必須看看他們遊戲的質量。《死亡空間》《叛逆連隊》《FIFA》《質​​量效應》就連Facebook上的社交遊戲都品質一流。
他們賺了很多錢,但似乎把其中一部分用來投給《愛麗絲:瘋狂回歸》這種爭議性作品。雖然經濟不景氣,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EA是業內最多樣化的公司,不僅出品主流平台遊戲,而且還有社交遊戲,iOS遊戲。而且他在體育遊戲中的領導地位不容置疑。如果他們不冒險投資製作《愛麗絲》那就沒別的人會了。
Riccitiello預言,遊戲將變為服務性的商品,所有人都非常認同。但如果《戰地》永遠都無法超越《使命召喚》;如果《星球大戰:舊共和國》永遠都無法超越《魔獸世界》;如果社交遊戲突然失寵,那是不是會有些尷尬。
EA可能在一夜之間成功,也可能在一夜之間失敗。在次世代主機即將更迭之時,EA能否抓住機會,在次世代玩家面前重振往日雄風?

10、Yves Guillemot,育碧老闆
Yves Guillemot

育碧的員工都覺得自己的公司有點怪怪的。育碧是一家大型公司,但行為卻像是藝術品收藏家- 很多製作組都想推出續作,但訴求卻一直被忽視。但在老大Yves Guillemot創立公司25年以來,所有人都對他的決定深信不疑。
育碧宣稱在法國,加拿大和中國的製作組正在進行大規模創作。某年他們做出了《刺客信條》當代最成功最華麗的作品,兩年以後突然冒出《舞力全開》,成為各平台最熱門遊戲,甚至在Wii上都超越了任天堂本家遊戲銷量。Guillemot把他的公司打造成了新品動力室,願意支持各種有風險的試驗性項目。
育碧的王牌是它大量的遊戲品牌,從雷曼到刺客信條到分裂細胞。總能在新平台上迅速發展壯大,讓我們拭目以待它在今年Wii U發售後的表現吧。

11、Jeff Bezos,亞馬遜創始人
Jeff Bezos

Jeff Bezos的亞馬遜有三張王牌:強力零售商,遊戲首發當天發貨;擁有第二大平板電腦Kindle Fire;強大的網絡服務,許多網絡雲服務的提供者。
Bezos一直對遊戲業沒太大熱情,但據瞭解他已經開始在社交網絡遊戲中給出小額投資。無論他對遊戲業的直接影響有多少,亞馬遜在遊戲媒體方面的力量不容置疑。

12、Paul Raines,前GameStop CEO
Paul Raines

遊戲零售業很無聊。但Gamestop從事該行業兢兢業業,無怨無悔。
雖然目前數字版銷售渠道讓GameStop的實體零售越來越難做,但Raines正在逐步帶領Gamestop進軍數字版銷售業。別忘了Gamestop旗下的Game Informer,這是時下僅存的真正的遊戲業內雜誌。

13、宮本茂,任天堂首席遊戲設計師
宮本茂

毫無疑問,宮本茂是遊戲業內最成功最具創意最具影響力的遊戲設計師。
《大金剛》的發明者,《馬裡奧》和《塞爾達傳說》最初的構建者,宮本茂締造了一個時代,雖然玩家的口味在變,雖然任天堂又大起大落起伏不定,雖然歲月如刀,長江後浪推前浪,但宮本茂卻一直活躍在玩家的視線中。
除了Rockstar的Houser兄弟以外,他是唯一一個能夠同時牽動玩家和董事們的遊戲設計師。(2011年宮本提出退休申請的時候,被人天堂拒絕了,當時任天堂的股票下跌了2%)
但這一切的後面要接一個“但是”:宮本茂每年都給我們展示新品,但自從2008年的Wii Fit之後就再沒有達到我們對他的高預期。當年宮本推出Wii時所達到的高度,變成了現在對於3DS和Wii U的懷疑,我們不禁要問,宮本茂君是不是廉頗老矣了?這個問題的答案直接關係到任天堂的未來。

14、Mark Rein,Epic副總裁
Mark Rein

Mark Rein是Epic的副總裁和創始合夥人,但他沒有參與製作《戰爭機器》,也沒有負責《無盡之劍》。他沒有設計虛幻引擎。但你在哪裡都能看到他。
如果可以的話,Rein會讓所有遊戲製作組都採用虛幻引擎,主宰iOS,安卓,掌機和次世代主機。Rein給大多數遊戲業內的公司都提供了合作的機會和可能。在次世代主機問世之際,Epic對於索尼和微軟在次世代主機裡投入的硬件性能有著直接發言權。
Epic不是第一家擁有熱門遊戲引擎的公司,這個位置從來都坐不久,但Epic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5、和田洋一,史克威爾艾尼克斯CEO
和田洋一

曾經《最終幻想》就代表遊戲業最高成就。那個時代的和田洋一可以排在本榜單中前五。
但後​​來出了一款雷作《最終幻想12》還有後來的《最終幻想13》。噢,《最終幻想》的新作品已經無法再引起我們的關注了。
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的《勇者鬥惡龍》也是日本RPG的不朽之作,但在美國卻無人問津,日本大作再次在海外收到冷遇。
不過,他們收購了Eidos。Eidos剛剛在蒙特利爾完成了一部精彩的《殺出重圍》,他們有製作過《古墓麗影》的頂尖人才,他們的多人遊戲團隊做過《殺手》的多人模式。
額外戰鬥力獎勵:他們已經進軍iOS和其他手機遊戲平台,明智之舉。

16、Mark Zuckerberg,Facebook創始人
Mark Zuckerberg

這位社交網絡之王手裡握著8億用戶,使Facebook成為世界第一大社交遊戲平台。這個平台還沒有發揮出全部潛力- 星佳的各種小鎮已經過時了- 隨著3D網頁遊戲技術的成熟,Facebook即將成為未來一站式遊戲平台。
網頁遊戲越來越精良,Mark Zuckerberg可以把自己的Facebook打造成遊戲平台。哪個遊戲公司敢忽視Facebook的8億用戶呢?問題是,他願不願意。

17、Markus 'Notch' Persson,《我的世界》製作者
Markus 'Notch' Persson

《我的世界》有2000萬註冊用戶。光憑這一點就可以讓Markus "Notch" Persson 成為遊戲業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這位瑞士獨立遊戲製作者的遊戲很簡單- 本質上來講就是一壘磚遊戲- 但他向我們證明,只要戳中賣點,獨立遊戲製作者也能獲得上百萬美元的回報。
Persson能否讓《我的世界》的成功得以延續?他的Mojang工作室成長迅速,並且不斷推出新作。他向其他遊戲製作者證明,打破傳統遊戲發行模式可以獲得商業成功,更能獲得評論界好評。
現在《我的世界》已經交由Mojang其他開發者手中。Notch正在為下一款遊戲尋找靈感。

18、Strauss Zelnick,Take Two主席
Strauss Zelnick
當愛出風頭的EA和動視在為市場份額打架時,腳踏實地的Take Two正在專心準備自己的大作,從《生化奇兵:無限》《NBA 2K》到Rokcstar工作室負責製作的《俠盜獵車5》 。
雖然他的遊戲都很成功,但在競爭對手們爭相搶奪的新興遊戲市場:社交遊戲和手機遊戲中,他顯得比較被動。而且除了《無主之地》有在線模式以外,他缺少一款主打在線遊戲品牌。

19、Sam Houser和Dan Houser,Rockstar的Houser兄弟
Houser兄弟

有人對Houser兄弟的成績視而不見。他們從來不大肆宣傳,他們相信,好作品自己會說話。Rockstar的代表作無疑是《俠盜獵車》系列,還有2010年的《荒野大鏢客》,再加上《俠盜獵魔》和校園版GTA《惡霸魯尼》全都叫好又叫座。
Rockstar非常難以捉摸,沒有哪個工作室能像它一樣保證自己每一部作品全都是重磅炸彈。他們最新的《俠盜獵車5》僅憑一部宣傳視頻就引起整個互聯網的軒然大波,如果能夠在2012年發售,可能會挑戰《光環4》《使命召喚9:黑色行動2》和Wii U的發售,成為本年度遊戲業界最轟動事件。
他們的力量,是那種“想得到就做得到”的魄力。

20、Robert Altman,Zenimax老闆
Robert Altman

好吧,他就是有錢。他可能對遊戲一竅不通。他個人簡介中最搶眼的是他妻子,琳達卡特,神奇女俠的扮演者。但我們關注的是他建立的Zenimax的私人遊戲帝國,說幾個熟悉的名字:Bethesda; id。
Zenimax公司旗下的工作室給我們帶來了《上古捲軸5:天際》- 2011年能和《使命召喚:現代戰爭3》抗衡的遊戲- 還可能在未來給我們打造《毀滅戰士4》。他們熱衷於收購,運作模式非常有趣。收購《毀滅戰士》的id是一回事,可是收購三上真司的工作室是另一回事。(他製作了《生化危機》,影響了《鬼泣》)。Zenimax旗下還有一個神秘的MMO工作室,但讓我們驚訝的是這家公司收購的眾多不同文化的工作室,讓我們不僅要問《上古捲軸5:天際》賺來的錢,做出的投資將會帶來怎樣的回報啊?
時至今日,哪個工作室不想被納入Zenimax旗下呢,而又有那個工作室是他們買不起的呢?

21、Mark Pinkus,Zynga老總
Mark Pinkus

巨人已經開始衰落?
或許從遊戲方面確實是這樣。Zynga原希望上市的時候能夠募集十億美元。他們對此很確定。他們要上市,賣股票。成功是肯定的!《FarmVille》、《CityVille》和《Adventure World》的製作者才不可能失敗呢!所以他們在2011年平均每個月收購了不止一家遊戲工作室。這也是為什麼Words with Friends和Drop 7的人願意出售公司的原因。
十億美元!
Zynga在12月開始上市。目前公司市值45億美元。非常好。雖然比EA和動視小,但是仍然非常好。目前股價是12美元。
股價的波動並不意味著玩家們不再玩Zynga的遊戲了。Zynga的玩家數量仍然足以讓絕大多數的遊戲開發者羨慕不已。而且Zynga的遊戲也越來越顯得成熟。
或許問題只是在於……遊戲中那些使用能源,點擊鼠標收菜,不想等就付錢之類的點子已經……開始過時了?

22、Ken Levine,Irrational Games領導人
Ken Levine

Will Wright最近在遊戲開發領域逐漸退居二線,Ken Levine或許正在成為美國乃至全世界最具名望的遊戲設計師。Levine的能力或許還不如宮本茂,經驗也還不夠豐富。但是問問那些關注遊戲新聞的人或者遊戲開發者,他們2012年最期待的遊戲是哪個?答案有可能就是《生化奇兵:無限》。那是Ken Levine的遊戲,Irrational Games製作週期很長的一款遊戲。
開發者們都希望擁有Notch那樣一步登天的成功,但是對於那些已經在大型遊戲公司的人來說,Ken Levine才是他們的好榜樣。他為世界上最大的發行商工作,但是卻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許這沒能讓他成為遊戲開發潮流的引領者,但確實也是一種影響力。
《生化奇兵:無限》或許在銷量上不會是2012年最高的,但許多人都認為Levine和Irrational能夠做出有史以來最聰明最好的遊戲之一。放輕鬆!他需要做的只是推出一個傑作,而這也是人們所期待的。

23、Robert Khoo,Penny Arcade領袖
Robert Khoo

Jerry "Tycho" Holkins和Mike "Gabe" Krahulik創造出了一個諸多企業媒體擠破頭都想得到的綠色遊戲社區。他們擁有每個月5000萬的瀏覽量,以及每年參加美國東西部PAX博覽會那數以萬計的玩家。Penny Arcade是玩家心目中最清晰,最真實的聲音。
但是沒有了那個“讓Penny Arcade真正變成一門生意”的運營總裁Robert Khoo,Penny Arcade或許甚至達不到現在的一半成就——它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發表項目(書籍和遊戲),服裝和其他產品的品牌,同時還擁有高度盈利的PAX項目。

24、黃仁勳,英偉達CEO
黃仁勳

如果說某一天英特爾碰上了麻煩,那一定是黃仁勳的英偉達公司製造的麻煩。
英偉達不僅僅為PC玩家製造顯卡(AMD和英特爾已經淪為基層用品了)。他們的Tegra手機芯片已經被應用到了數百萬台手機和平板上。這讓英偉達的前景一片大好,作為英特爾的合作夥伴他們擁有繁榮的台式機和筆記本市場——同時他們還佔據了英特爾本應佔據的手機生意。

25、Daniel Kim,Nexon公司CEO
Daniel Kim

他的影響力從何而來?
Nexon在美國的影響力還不如其他的亞洲公司那麼強,但是從收入角度看,這家韓國公司的免費遊戲卻領先了好幾年。
39歲Daniel Kim擁有設計師的背景(曾經參與了Treo智能手機的設計),隨後他在2006年加入了Nexon在韓國的總部。
《冒險島Online》這樣的大作佔據了公司年收益的很大一部分——2011年第三季度佔據了29%。每一年Daniel Kim都會親自領導一款新的作品,例如《龍之谷》。

26、Jason Rohrer
Jason Rohrer

如果要選出電子遊戲放進博物館裡,Jason Rohrer的作品是他們的首選。他那款短小的遊戲《Passage》比其他遊戲引發了更多的討論和情感反應。他的《小憩即永眠(Sleep Is Death)》是多人遊戲領域的一次突破——每個玩家有30秒鐘來製作遊戲的一個部分,另一個玩家有30秒鐘來玩,依次循環。
他的能力不在於為遊戲開綠燈或者推出新的主機。他擁有那些年輕聰明的開發者更多的,是對他人的影響力。他擁有激發其他開發者製作心中遊戲的能力。
我們認為,他是藝術性遊戲領域最值得欽佩的開發者,同時……也是Kotaku Power 40榜單之中長得最高的人。

27、馬化騰,騰訊CEO
馬化騰

老實說,我們其實不知道應該把誰放到這個位置。但是我們知道在中國,某一個人對於電子遊戲產業擁有無窮的影響力。
或許是騰訊的老總吧,我們覺得,畢竟這家公司是如此龐大。騰訊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去年的財報中,他們聲稱擁有7.117億個即時通訊軟件註冊賬號。他們擁有一個網絡遊戲網站,自稱在提供“迷你休閒”遊戲。這就是QQ遊戲,據稱有800萬同時在線率。
但或許騰訊並不應該被排進Power 40。或許是網易,畢竟他們是《魔獸世界》的中國代理商。
又或許是中國的政府,畢竟他們的政策讓外國公司能夠通過各種艱難的途徑最終在中國得到了一點立足之地。
我們問了一些聰明人。他們說:還是騰訊吧。於是馬化騰選上了。
加分點:騰訊擁有Riot Games公司——《英雄聯盟》的開發商。

28、Ophir Lupu,電子遊戲中介人,UTA
Ophir Lupu

幾年之前的一天,Ophir Lupu坐在21點的桌子旁,手中握著一大把鈔票。他旁邊坐著的是當時賣了幾百萬的《刺客信條》的創意總監Patrice Desilets。Ophir想要賭一把。這是掙錢的好機會。
幾個月之後,Desilets離開了他製作《刺客信條》的公司。看起來他們的報酬並不令人滿意。他跳槽到了THQ去開發新的遊戲,當然,掙更多的錢。Ophir替Patrice尋求到了更好的待遇。
這就是中介人的工作。Ophir Lupu還待在好萊塢的CAA公司的時候,他的客戶都是希望做明星遊戲製作人的開發者。他讓那些人的生活變得更好。他讓發行商們流汗。
2011年年底,Ophir離開了CAA。他加入了United Talent Agency,由於他擁有最多的明星開發者客戶,發行商們恐怕要流更多汗了。

29、Michel Guillemot,Gameloft公司CEO
Michel Guillemot

Michel Guillemot曾經運營法國最出名的開發工作室,Ubisoft,但他在手機遊戲行業還未盈利的時候,他就意識到其中有金山。
在被性能不足的手機限制了十多年之後,iOS和Android終於引發了手機性能的突破,而Guillemot的Gameloft也終於開始爆發。
Gameloft與許多非遊戲品牌合作,製作了官方認證的遊戲,例如樂高和阿凡達——但Gameloft憑藉他們自己更為主流的遊戲,讓公司達到了目前的高度。
Gameloft並不是在遊戲的世界裡放火,但他們確實從一款原創遊戲發展到了目前一個真正的手機遊戲改革者的地位。

30、Peter Vesterbacka,《憤怒的小鳥》營銷主管
Peter Vesterbacka

毫無疑問,《憤怒的小鳥》是一個奇蹟——看看街上那些廉價商店裡的山寨絨毛玩具鳥就明白了。這款佳作一直在為芬蘭的Rovio公司創造著收益,其中大部分功勞都要歸於營銷總監Peter Vesterbacka,正是他讓《憤怒的小鳥》一直佔據新聞頭版,也是他欠下了許多合作協議。
Rovio的成功足以讓任何一個開發者嫉妒——這款遊戲只花了12.7萬美元開發,卻賣出了1200萬;他們甚至拒絕了Zynga開出的幾十億美元的收購價格。

31、Andrew Wilson,EA Sports領袖
Andrew Wilson

他在這個崗位僅僅幾個月時間,所以這個排名很大程度是歸於工作室而不是他本人。
在接下來的幾年當中,作為EA Sports領導人的Andr​​ew Wilson所考慮的事情和決策,將會影響到幾百萬遊戲玩家的選擇。Wilson是從開發部門爬到管理層的,他擔任執行製作人的《FIFA》系列成功俘獲,讓其他開發者以及EA Sports其他分支的人都不得不將其當做模範。
如果僅僅是作為一個發行商,EA Sports每年都會至少有兩款銷量十佳遊戲——《FIFA》和《Madden橄欖球》這兩款遊戲今年都打破了銷售紀錄,《FIFA》上市首周賣出了300萬份,而《Madden橄欖球》則賣出了150萬份。其外還有幾乎沒有競爭對手的一系列遊戲《NHL》、《NCAA橄欖球》、《格鬥之夜》、《泰格伍茲PGA錦標賽》。EA Sports可以說是這個“生態系統”當中的頂級獵食者。(當然,除了籃球方面主動撤退了)
這個掌握了EA Sports的男人不僅要安排發行方面的各種策略,他還要給體育遊戲迷們準備好“菜單”。

32、David Perry,Gaikai創始人
David Perry

David Perry曾是Shiny Entertainment的創始人,這家工作室製作了《Earthworm Jim》、《MDK》和《Enter The Matrix》等遊戲。在這家公司與The Collective合併組建Double Helix Games之後,Perry離職創建了遊戲在線服務公司Gaiki。
對於這項服務,Perry擁有一個龐大的計劃,與其跟開發商競爭,不如為它們提供服務,在線服務器在緩衝遊戲圖像和聲音的同時上傳玩家的控制數據,讓玩家可以在瀏覽器窗口之類的奇異地方玩上最新的大作。這就像是在玩一個PlayStation遊戲,但是手柄的線有一百多英里長,連到一個裝滿了PlayStation的房間。Perry說,這種雲遊戲的概念是行業的發展方向。不需要光碟,甚至不需要主機。
6月29日索尼公司宣佈以3.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Gaiki。PlayStation雲遊戲的服務在未來或許會有非常有意思的應用方式。

33、Martin Tremblay,華納兄弟互動娛樂總裁
Martin Tremblay

這是誰啊?
哦,是Martin Tremblay,華納兄弟互動娛樂的總裁。
這家公司是乾嘛的?
《蝙蝠俠》。3年前,華納兄弟互動娛樂還是這家巨型媒體公司的一個雞肋分支,某些高層希望玩家會去玩他們那些蹩腳的《守望者》遊戲。不過隨後Rocksteady Studios為他們做出了偉大的《蝙蝠俠》遊戲。
隨後一個叫做5th Cell的獨立工作室開發了一款天才般的遊戲,叫做《Scribblenauts》,而華納兄弟互動娛樂就發行了這款任天堂DS最受歡迎的遊戲。
華納兄弟互動娛樂進而收購了Rocksteady,收購了製作樂高系列遊戲的Traveller's Tales公司。老牌街機遊戲公司Midway瀕臨倒閉,華納兄弟互動娛樂一舉收購了這個推出了《真人快打》的公司,隨後雙方共同努力,讓《真人快打》重獲歡迎。
Tremblay確實有一套。不過華納兄弟互動娛樂也不是毫無失誤,他們在去年秋天縮減了西雅圖工作室。他們推出的《綠燈俠》遊戲也不盡人意。

34、Perry Chen,Kickstarter網站CEO
Perry Chen

Kickstarter是一個籌款網站,為個人和獨立團隊提供機會讓他們能夠讓自己的想法變成切實的項目。當遊戲開發者Tim Schafer和Rob Gilbert在這個網站上發佈他們希望開發一款冒險遊戲的計劃時,整個互聯網世界都為之側目。
他們原定目標是希望一個月內獲得40萬美元,但僅僅24小時他們就籌到了100萬美元。
這也打破了Kickstarter上,最多支持人和24小時最快籌款的紀錄。事實上,他們只用了8個小時就達到了原定的數目,目前這個項目已經籌集到了200萬美元。
Tim Schafer的Double Fine Productions公司是第一個加入Kickstarter的知名工作室,而許多原本或許無法面世的遊戲項目,也在Kickstarter上獲得了成功。例如包含劇情的間諜主題桌遊等等其他有趣的題材,都能在Kickstarter的遊戲分區找到,支持者們甚至可以選擇投資到《Kill Screen Magazine》的獨立展覽,讓遊戲能夠吸引更多的人。

35、陳民亮,雷蛇公司創意總監
陳民亮

雷蛇是目前唯一能與羅技相提並論的PC遊戲外設公司,作為這家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之一,陳民亮最近對於PC遊戲的貢獻就是推出了Razer Blade,它是雷蛇與英特爾合作生產的一款高端遊戲筆記本。Razer Blade不僅使用了標準的硬件,還搭載了一款高度可調的觸摸屏幕(實用性有待考察)。陳民亮的Blade或許為PC硬件未來的發展指明了一條出路。
它會是一款大賣產品嗎?一點也不。但這種標準化的PC遊戲平台卻讓英特爾展示了在拋開十幾億種硬件組合的限制之後,他們的X86平台的強悍性能。
對了,Razer還有Project Fiona,這個項目要為平板電腦遊戲提供專用的控制器。

36、Jane McGonigal
Jane McGonigal

雖然不少人批評McGonigal經常在遊戲和“遊戲化”(在日常生活中加入諸如成就之類的類似遊戲的設定)之間常常模糊不清的概念,但想一想吧,遊戲業界中也沒多少個人去參加科爾伯特報告這樣的脫口秀。
McGonigal常常倡導遊戲對人對社會是有益的,在普通甚至是不愉快的活動中創造出遊戲是一種很不錯的動力。她就曾經之後過一個解決石油危機的遊戲,還有一個讓玩家可以在紐約公立圖書館外宿營的遊戲,她在製作的過程中還寫了一本書。她常常創造出類似的作品,而且能夠用她這些非常規,有公益效應的作品來吸引大眾的關注。
她在未來學會的研究讓偏向主流觀點的McGonigal橫跨TED的流行學術世界和矽谷文化。現代電子遊戲幾乎沒有主流的聲音。McGonigal就是其中最顯而易見的一個代表。

37、田中良和,Gree創始人
田中良和

在今年的東京遊戲展上,最大的展區不屬於卡普空、科樂美或者索尼。這個展廳是Gree公司的。Gree是一個日本社交網絡公司,會員可以下載數千款遊戲進行遊玩。Gree是34的田中良和一手創辦的,他本人也成為了日​​本最年輕的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在世界範圍內,他僅次於馬克·扎克伯格,是第二年輕的億萬富翁。
田中良和用自己的業餘時間開發出了Gree這個社交遊戲平台,並且在2004年初推出。就在那年春天,Gree達到了10000名會員。到2007年3月,Gree會員數達到了100萬,而現在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2600萬。對於一個業餘愛好來說,這個成就真的很棒。

38、Tim Schafer,Double Fine創始人
Tim Schafer

現任Double Fine Productions創始人Tim Schafer成名於他在LucasArts工作的時期,他製作了許多廣受歡迎的遊戲,例如《猴島冒險》和《冥界狂想曲》。Schafer隨後離開LucasArts開始創辦Double Fine Productions,他帶走的是經驗,做出的是新東西。
新的團隊已經做出了不少作品,像獨具創造性的《Psychonauts》,《Brutal Legend》以及《Costume Quest》。Tim Schafer在冒險遊戲的名望,讓團隊加入Kickstarter來募集資金。這打破了傳統遊戲開發中,開發者要依賴發行商的老路子。上面也說到了,他們打破了Kickstarter的紀錄,24小時內就達到了40萬的30天目標。目前已經籌集到了200萬,而且還在增加。
Schafer還吸引到了《我的世界》的開發者Notch,希望他能為Double Fine籌集資金推出玩家們期待已久的《瘋狂世界2》。Notch最初並未答應,但幾天之後,Schafer和Notch這兩個廣受玩家歡迎的開發者或許真的能讓這個項目得到實現。
另外,Schafer是少數幾個能夠故意讓玩家們嘲笑自己遊戲的遊戲開發者之一。
這種能力太可怕了。

39、辻本良三,卡普空大作製作人
辻本良三

他的父親是CEO,他的哥哥是總裁。普通人都會覺得有這麼多關係,辻本良三打個電話就能進公司。但他並沒有這麼做。他做出了卡普空公司,或許是日本最棒的遊戲——《怪物獵人》。他的父親看起來更加專注於他的葡萄酒廠,良三則是全情投入到遊戲製作當中。
在卡普空內部,員工們都在議論良三擁有點石成金的能力。《怪物獵人》在日本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怪物獵人》已經賣出了1900萬份,日本第一。雖然《怪物獵人》沒能征服西方世界,但這個大作僅僅是宣佈《怪物獵人4》將會登陸3DS,而不與PSV捆綁,就能讓玩家們對3DS重拾信心。
對卡普空的擁躉們來說,這個不僅能製作破紀錄遊戲而且能做生意的辻本,或許能領導公司再度復興。

40、BioWare博士Ray Muzyka和Greg Zeschuk
Ray Muzyka和Greg Zeschuk

BioWare的這兩個博士製作了《博德之門》這樣的名作,以及更加新的《質量效應》。最新的作品《質量效應3》因為結局而讓玩家們憤怒不已。
爭論和後退,讓Bioware足以開始改變,他們隨即宣佈將會推出一個DLC,讓玩家可以選擇多機種不同的結局。玩家們的影響力足以讓他們也能登上Power 40的榜單。不過既然玩家們的願望得到實現,那BioWare就能贏得這個位置。
如果他們產量能夠高一些,或許排位也能高一些,但鑑於BioWare沒有參展E3,而且僅僅宣佈繼續支持《星球大戰:舊共和國》和《質量效應3》,同時參與下一代《命令與征服》製作。這麼點點消息確實沒辦法讓他們的排位更高了。
2
0
0
0
0
0

超贊

期待

支持

很瞎

翻桌

懷疑
0